习题库
当前位置:首页 >> 习题库

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

2017/4/5 9:03:09人浏览

一.单选题

1. WTO环境下中国(      )

A、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具有优势。

B、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不具有优势。

C、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具有优势。

D、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不具有优势。

2. 如果市场情况是这样的,即卖家和买家数量都有限,任何一家都能影响商品价格。市场的最终价格取决于双方力量对比,则这种市场称为(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寡头垄断市场

3. 屠能在《孤立国》中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认为,农业应以城市为中心,做如下分布(   

A、第1圈:自由农作圈,重要生产向城市供应的体积大、重量大、易腐烂、不适宜长途运输蔬菜、水果、牛奶等,实行高度集约经营。

2圈:谷草农作圈:该圈面积大,生产谷物和畜产品。

3圈:林业圈,生产木材,供城市做饭、取暖、建筑和家具。

4圈:轮作农业圈:生产谷物和豆类,轮作以解决肥料不足问题。

5圈:三圃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三圃制,低投入,供应城市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少量谷物。

6圈:放牧草场圈:纯牧区,粗放经营,主要畜产品自给,少部分运往城市。

B、第1圈:谷草农作圈:该圈面积大,生产谷物和畜产品。

2圈:自由农作圈,重要生产向城市供应的体积大、重量大、易腐烂、不适宜长途运输蔬菜、水果、牛奶等,实行高度集约经营。

3圈:轮作农业圈:生产谷物和豆类,轮作以解决肥料不足问题。

4圈:放牧草场圈:纯牧区,粗放经营,主要畜产品自给,少部分运往城市。

5圈:三圃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三圃制,低投入,供应城市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少量谷物。

6圈:林业圈,生产木材,供城市做饭、取暖、建筑和家具。

C、第1圈:自由农作圈,重要生产向城市供应的体积大、重量大、易腐烂、不适宜长途运输蔬菜、水果、牛奶等,实行高度集约经营。

2圈:放牧草场圈:纯牧区,粗放经营,主要畜产品自给,少部分运往城市。

3圈:轮作农业圈:生产谷物和豆类,轮作以解决肥料不足问题。

4圈:谷草农作圈:该圈面积大,生产谷物和畜产品

5圈:三圃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三圃制,低投入,供应城市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少量谷物。

6圈:林业圈,生产木材,供城市做饭、取暖、建筑和家具。

D、第1圈:自由农作圈,重要生产向城市供应的体积大、重量大、易腐烂、不适宜长途运输蔬菜、水果、牛奶等,实行高度集约经营。

2圈:林业圈,生产木材,供城市做饭、取暖、建筑和家具。

3圈:轮作农业圈:生产谷物和豆类,轮作以解决肥料不足问题。

4圈:谷草农作圈:该圈面积大,生产谷物和畜产品

5圈:三圃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三圃制,低投入,供应城市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少量谷物。

6圈:放牧草场圈:纯牧区,粗放经营,主要畜产品自给,少部分运往城市。

4. 在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中,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认为(       

A、地区分工取决于各地区的发展程度,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在分工中占优势。

B、两国(两地区)产品的交换,取决于生产这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的高低。

C、每个地区(国家)都根据自己最善于生产的部门来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成本就低,进行贸易时,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

D、各地区的分工,主要是由各自的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决定的。

5. 在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中,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认为(       )

A、各地区的分工,主要是由各自的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决定的。

B、地区分工取决于各地区的生产效率,效率高的地区向效率低的地区输出产品,效率低的地区向效率高的地区输出劳动。

C、两国(两地区)产品的交换,取决于生产这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的高低。

D、每个地区(国家)都根据自己最善于生产的部门来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成本就低,进行贸易时,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

6. 在地域分工与贸易中,“各地区的分工,主要是由各自的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决定的。”,这种观点来自于(       )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B、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  D、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7. 在地域分工与贸易中,“两国(两地区)产品的交换,取决于生产这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的高低。”,这种观点来自于(       )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B、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  D、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8. 在地域分工与贸易中,“每个地区(国家)都根据自己最善于生产的部门来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成本就低,进行贸易时,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这种观点来自于(       )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B、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  D、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9. 在地域分工中,“城市周边地区以其到城市距离的远近来进行不同的农产品生产”,这种观点来自于(       )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B、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

D、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10.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 (      ),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A、《寂静的春天》                        B、《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C、《21世纪历程》                        D、《我们共同的未来》

11. 根据WTO农业协议的有关规定,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属于(       )。

  A、“绿箱”措施                            B、“蓝箱”措施

  C、“黄箱”措施                            D、不明确。

12. WTO农业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框架的核心内容,主要从(   )等方面对成员做出了约束。

A、卫生及动植物检疫                 B、市场准入

C、出口补贴                         D、国内支持

13. WTO的基本原则为(   )。

A、非歧视原则    B、透明度原则     C、自由贸易原则  D、公平竞争原则

14. 外向型农业的特征为(     )。

A、土地集约使用               B、国际化的经济运行机制

C、外向化的产业结构            D、全球化的经济管理体制

15. 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现实意义有(   )。

A、有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B、有助于推行农业标准化

C、有助于推进农村城市化

D、有助于培育农村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16. WTO的贸易政策审议两年审一次的国家和地区包括(     )。

A、欧盟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17. 价格理论模型中农产品成本主要由(   )组成。

A、生产成本    B、税收       C、流通费用   D、包装费用

18.     )年在瑞典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及其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是人类社会正确认识环境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标志。

A、1972                                B、1992

C、1999                                D、2002

19. 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平均主义越严重,但基尼系数也不是越大越好,一般来说,基尼系数超过(    )就越过了收入差距的警戒线。

A、0.2                                 B、0.3

C、0.4                                 D、0.5

20. 在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中,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认为(       

A、地区分工取决于各地区的发展程度,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在分工中占优势。

B、两国(两地区)产品的交换,取决于生产这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的高低。

C、每个地区(国家)都根据自己最善于生产的部门来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成本就低,进行贸易时,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

D、各地区的分工,主要是由各自的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决定的。

21. 在地域分工中,“城市周边地区以其到城市距离的远近来进行不同的农产品生产”,这种观点来自于(       )。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B、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

C、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D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

22. WTO环境下中国(      

A、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具有优势。

B、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不具有优势。

C、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具有优势。

D、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不具有优势。

23. 在确定农产品价格时,应当以(    )的农业生产单位生产某种农产品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作为生产该种农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经营劣等地                          B、经营优等地

C、经营中等地                          D、所有

24. 关于农产品差价,正确的判断是(      

A、购销差价是市场失灵的结果;      B、批零差价是市场失灵的结果;

C、季节差价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D、季节差价是市场机制失灵的结果。

25.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指(     )
A、要素禀赋学说    B、绝对成本学说    C、比较成本学说   
D、国内需求说     E、产品生命周期说

26. 农业协议把国内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分为以下几类(    )
A、“黄箱”政策    B、“蓝箱”政策    C、“绿箱”政策  
D、“红箱”政策    E、“S & D”政策

27.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指(     )
A、要素禀赋学说    B、绝对成本学说    C、比较成本学说   
D、国内需求说     E、产品生命周期说

二.多选题

1. WTO农业协议的主要方面涉及(      )

A、农业产业化         B、农产品出口补贴       C、农产品市场准入

D、动植物卫生检疫     E、农业国内支持

2. 属于WTO农业协议中“黄箱”政策的有(      )

A、按产品种植面积补贴    B、食物安全储备    C、为环境保护提供的补贴

D、不挂钩收入支持        E、价格支持

3. 属于WTO农业协议中“绿箱”政策的有(      )

A、为环境保护提供的补贴          B、国内食品援助        C、营销贷款

   D、资源停用计划的结构调整援助    E、食物安全储备

 

三.判断题

1. 比较成本学说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学说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

2. 一个国家农业比较优势越大,其农业的保护水平就越高(   )

3. 农产品贸易中关税配额规定的数量并不是实际进口数量,仅仅是一种承诺(  )

4.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建构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而竞争优势理论则建构与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     )

5.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是由马克思提出的。(    )

6. 产生贸易扭曲的政策被称为“蓝箱”政策,要求予以削减。(    )

7.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建构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而竞争优势理论则建构与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     )

8. 产品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     )

 

四.填空题

1.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定把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两类,即 政策和 政策,区分的基本依据是 。请分别列出一个上述政策的具体例子

2. 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规则的目的是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请列出它的至少3个主要规定:

3. WTO农业协议主要涉及四个领域,即(        )、(         )、(        )和卫生与植物检疫。

4. 出口本国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商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所生产的商品,这是(      )学说的主要观点。

5.       )是供需双方采取签订交易合同的形式,共同约定交割日期,交割地点,交易数量和交易价格,到期双方按合同规定的价格结清货款,交付货物。

五.名词解释

1. 粮食安全;农产品的期货交易;比较成本学说

2. 黄箱政策;绿箱政策;感知风险;信息搜寻

3. 黄箱政策

4. 农产品行业协会

5. 交易成本

6. 经济全球化 

7. 外向型农业 

8. 农业标准化 

9. 农业国际竞争力

七.辨析题

1. WTO关于农业国内支持的“黄箱”政策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八.简答题

1. 了解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与特征。

2. 了解与掌握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3. 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4. 简要解释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

5.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6. WTO框架下如何发展我国的外向型农业?

7. 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强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建设?

9. 试运用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对我国的农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10. 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

11. 试论述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有哪些?

12. 论述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13. 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14. 什么是绝对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

九.论述题

1.论述WTO框架下我国完善农业支持保护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