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的科学,是部门经济学。本课程主要阐明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农业经济的基本原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本规律、农业经济实地调查的实践方法等具体内容。

1. 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⑴大力探索教学方式改革。通过提问式教学、读书报告、讨论式教学、对比式教学、拼盘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⑵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和比重。平时考核方式多样化:提问、读书报告、讨论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40%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试行半开放式考试,闭卷题着重考察重要的知识点,开卷题给出实例进行分析,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注意思维的多角度、多向性。

2. 构建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紧跟新形势、新政策、新法规,具有前瞻性。 针对本课程理论性、时代性、实践性、政策性强的特征,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对课程理论和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及时用新的实践动态、新理论、新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如安排专门的章节讲述三农专题和乡村振兴专题,充实了美国、欧盟、日本及俄罗斯等国的农业经济介绍等内容,更新了农产品流通改革、农业生产要素等内容,删除了陈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体系强化了理论基础,充实了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新颖性,激发学生思考、关注现实问题。

3 .强化实践环节,延伸农经知识的学习链

通过开设专门的教学实习课(1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组织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周末或假期基地社会经济调查、学生农经协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强化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4. 本课程在省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历史悠久,历任老师都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和农业经济学科的带头人。他们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我国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师资培养、学生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就,在国内同类课程建设中名列前茅。

5.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由于课程的专业性较强,资料收集有一定难度,课程教学的声像资料库还有待进一步充实。

(2)课程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课程组由于课程建设资金不足,影响学生的社会经济调查等实践们活动的开展。

(3)教学参考书统一性存在一定问题

由于农业经济学在我国起步较晚,许多理论尚不够成熟,所以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统一性较差,对于一些理论的看法不太一致,对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深入学习,才能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些理论的看法不太一致,对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深入学习,才能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