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单选题
1. 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指( )
A、种植业,养殖业,渔业 B、土地,劳动力,资金
C、化肥、农药、农膜 D、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
2. 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狭义农业仅指( )。
A、林业 B、粮食生产
C、种植业 D、畜牧业
3. 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 )组成的产业系统。
A、农、林、牧、渔 B、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
C、农村一、二、三产业 D、农业和非农业
4.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现代农业生产力 B、现代农业生产关系
C、现代农业经济运动规律 D、现代农业
5. 西方的农业经济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古罗马加图的代表作是( )。
A、《经济论》 B、《农业志》 C、《论农业》 D、《论农业》
6. 1770年英国经济学家( )出版了《农业经济论》,他被看作是农业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A、阿瑟•扬 B、尤斯蒂 C、贝克曼 D、泰尔
7. 在土地问题上,西汉董仲舒提出( )。
A、均田制 B、“配丁田法” C、“限田”主张 D、井田制
8.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要素贡献,主要表现在农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 )。
A、资金贡献 B、外汇贡献 C、产品贡献 D、劳动力贡献
9. 农业的本质特征是( )。
A、自然再生产 B、经济再生产
C、农业再生产 D、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10. 农业是指那些从事( )的生产活动。
A、农林牧副渔 B、利用太阳能
C、与动植物生命活动有关 D、动植物种养及其加工
11. 早在18世纪后期就出现了研究资本主农业经济问题的农业经济学,创始人杨著述了( )。
A、《农业经济论》 B、《合理的农业》
C、《农业经营经济学论》 D、《生产经济学导论》
12.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食物支出金额占总支出金额的比重,它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恩格尔是( )统计学家。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13. 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 )组成的产业系统。
A、农、林、牧、渔 B、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
C、农村一、二、三产业 D、农业和非农业
14. 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国家)的收入越低,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消费的份额( );在收入(总支出)增长的情况下,食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会( )。
A、越大,下降 B、越小,下降
C、越大,上升 D、越小,上升
15. 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狭义农业仅指( )。
A、林业 B、粮食生产
C、种植业 D、畜牧业
20.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指标。根据FAO的分类,当恩格尔系数为( )时,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A、30%至39% B、50%至60%
C、40%至49% D、60%以上
A、自尊需要 B、心理需要 C、社会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2.广义贫困( )。
A、是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综合表现
B、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相对的概念
C、是继发性的
D、具有较大的隐蔽性,不容易被社会大多数人发现
二.多选题
1. 农业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包括( )。
A、环境功能 B、粮食安全功能
C、经济功能 D、社会功能
2. 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 )组成的产业系统。
A、非农产业 B、产前部门
C、产中部门 D、产后部门
3. 农业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包括( )。
A、环境功能 B、粮食安全功能
C、经济功能 D、社会功能
4. 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
A、土地资源 B、气候资源
C、生物资源 D、水资源
5. 1840年前中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晚期,农业中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主要表现在( )。
A、人数众多的农民占有绝对多的土地 B、大部分土地被皇室、贵族和地主占领
C、生产力停滞在古代农业发展阶段 D、经营地主和雇佣农业工人已经大量出现
6. 农业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特点,从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看,具有( )的特点。
A、动植物有机体是有生命 B、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C、必须有人类的劳动 D、以太阳能为代表自然力是农业中无法替代的自然资源
7. 农业中的资本按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下列属于农业资本分类的是( )。
A、固定资本 B、盈利资本
C、流动资本 D、非盈利资本
8. 农业具有若干区别于其他产业部门的一般特征,主要是( )。
A、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B、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
C、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D、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
E、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
三.判断题
1. 农业的本质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
2. 任何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是以本国农业为基础,就是以外国的农业为基础。( )
四.填空题
1. 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人类农业发展经历了 , ,和 三个阶段。
2.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表现在: 、 , ,和 。
3. 农业的根本特性是( )和( )相互交织。
4. 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包括( )、( )、( )和( )。
5.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 ),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效用,大卫.李嘉图提出( )。
6.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 )和( )
五.名词解释
1. 农业
2. 现代农业
六.简答题
1.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
2. 解释农业结构的含义
3.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
4. 如何理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5. 怎样学好农业经济学?要注意哪些方法?
6.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
7. 农业的贡献与功能性?
8. 为什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试论述?